易交换网欢迎您! 请登录 新人注册

从唐朝市场 看待“以物易物”的商品经济

2021-04-25 11:56:48 来源: 来自网络 浏览次数:562 次

  也就是拿自己拥有的物品去换取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后来随着商品交易的次数逐渐频繁,“

  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就变得比较麻烦了,就需要一种商品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也就是古代的金银。


  有一种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易方式使得交易变得越来越简单了,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又重新流行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也就是使用“布帛”来充当交换的媒介。

  而且这种方式在唐朝又被重新使用起来,以期望解决唐朝存在的“钱荒”的问题,直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发生之后,“钱帛”制度才被废除。

  那么既然交易起来如此麻烦的“钱帛”制度在唐朝又重新使用起来的原因是社么?后来又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呢?


  唐朝的白居易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在他的诗中经常表现出对普通民众以及社会现实的抨击。

  尤其是“半匹红稍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所陈述的就是使用布帛来交换炭火的场景,在当时使用范围异常的宽广,是当下比较合适的交易方式,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但是当时的具体情况。


  一、落后的“以物易物”

  1、程序繁琐

  准确来说,“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就是使用自己所拥有的的物品交换他人手中的物品,这是在原始时期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并且是交易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发生的。

  除了这个限制之外,“以物易物”的交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难在交换市场中交换到正好是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比如,一位农夫他有一头羊,他现在需要一把锄头,但是有锄头的农夫并不需要羊,这也就是说这场交换进行不下去,只有找到那个有锄头并且需要羊的人才能交易完成。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以物易物”的程序的麻烦,很显然,正是这一弊端使得“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逐渐被代替。


  2、不利于使用、流通和保存

  唐朝“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重新回到市场中,也许有其原因,使用“布帛”充当一般等价物。

  同时大家也都知道,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物品应该是便于使用、流通和保存。在唐朝使用的“布帛”有一定的尺寸要求。

  这也就是说这些“布帛”是不方便携带、保存的,因此“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方式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渐被淘汰了


  只在原始社会存在的交易方式后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重新使用起来,又在唐朝被延续下来,如此程序繁琐并且不易保存。

  但是唐朝由于钱荒问题的严重,以及制作铜板的程序和成本都较多,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易风气被逐渐加强了,那么除了解决“钱荒”问题,还有哪些原因是需要参考的呢?


  二、使用“以物易物”的原因

  1、历史传统

  一直以来,商品交易都是往简化的方面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场“异常现象”。

  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频发,社会经济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决定通过大量发行劣币。

  并且**通过强硬手段来提高铜钱的购买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良币被**收回,并且造成了铜钱贬值的现象。


  长久这样发展下去,越来越多的民选择不再相信当朝**,不再使用官方货币,而是使用布帛来交易。

  虽然“以物易物”的方式程序繁琐,但是当时经济不景气,商品交易活动也不多,因此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在当时也算是一种使得百姓免于被剥削的好的方式。


  2、经济不景气

  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唐朝是非常繁荣的,不论是***治理水平还是外交交往都是**水平。

  这是在这样的认知下,唐朝有了一个意想不到情况,那就是经济不景气,商品贸易的数量很少。

  尤其是在唐朝建国之处,百姓刚经历了多场***,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并且因为***的破坏,很多百姓的积蓄都消耗得差不多了。

  因此在唐朝建国初期的商品交易活动不多。再加上隋朝也一直使用“以物易物”的方法,因此在唐朝自然而然的被保存下来。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的“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方式虽然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在当时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因此也就被保存下来了。

  又由于隋朝的存在的时间跨度短,没有时间加以改善,因此又被唐朝得以沿用,唐朝的“钱荒”问题的存在使得“以物易物”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

  以上就是“落后”的“以物易物”商品交易方式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虽然被使用,但是在唐朝中后期又被逐渐取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史记》

标签:
声明: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